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西部,地处五指山余脉的西北侧,地形地貌复杂,多山峦丘陵,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昌江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完成矿山治理面积6374亩,把一方青山绿水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实现半城山水满城景,一路繁花满目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慢慢地加强。那么,昌江都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又是如何把“黑灰”变成“蓝绿”的?央广网记者连续多日蹲点老旧矿山修复现场,了解昌江如何巧妙书写“绿色答卷”。
央广网昌江7月3日消息(记者 付美斌)“矿山关闭复绿后,扬尘没有了,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居民王先生为当地政府“铁腕”治矿复绿点赞。
居住在公路边开有一家副食店的王先生和记者说,前些年,屋后四五公里远的山头处就有几座矿山,每天开采发出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那时候,拉矿石的大卡车很多,车辆行驶过都会扬起一片尘雾,每天都要清理一两次冰柜盖上的粉尘。”王先生指着摆在门外的冰柜说。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西部,地处五指山余脉的西北侧,地形地貌复杂,多山峦丘陵,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底,全县辖区内矿山总量达68家,主要分布于石碌、昌化、海尾、叉河、乌烈、王下、七叉等乡镇。
昌江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关闭矿山治理工作,自2020年起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专门编制了《昌江黎族自治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为强化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考虑新政策下的自然资源保护、手续办理等因素,2022年又对《总体方案》进行了修编,14个矿山修复片区由8个部门、企业作为修复主体,明确了具体责任分工、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资产金额来源。预计到2024年底前,可完成全部修复工作。
昌江黎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室主任周萌萌介绍,昌江矿山治理由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人工修复普遍的治理方法为:修坡卸载,修建台阶,消除高陡边坡和地质环境隐患;边坡多采取挂网喷播、种植爬藤、草本、灌木植物护坡;台阶种植乔、灌木,修建挡土墙或截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配合喷灌系统,着力打造、修复以草本、灌木、乔木为主的植物ECO。针对不适合修建台阶,例如山顶植物为公益林、原生林的,采取方式为:对坡面进行清理危岩、挂网护坡、消除隐患;对坡面采取挂网喷播、V型槽飘台种植的方式护坡复绿;配合喷灌系统,修复生态系统。”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昌江总投资约27119.54万元,完成矿山治理面积6374亩。
记者在三狮岭V1、V2建筑用花岗岩石料矿矿山采石场看到,红花木棉、青皮竹、银合欢等乔木混合种植,在一片废墟上长势成林,从远处望过去,早已看不出这里曾是光秃秃的“黑灰”矿山痕迹。
“我们是按采摘量拿工钱。”附近一片香蕉种植基地正在采摘香蕉的工人陈先生说,这里的采矿点关闭后,香蕉上不再粘有粉尘,产量也随之提高了不少。另一侧的菠萝密种植基地上,不足两米菠萝蜜树上,同时挂着三四个不等的果子。
在惠出岭矿场,笔直的边坡长满了绿植物。昌江黎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室工作人员吴哥美介绍,这里的边坡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方法,将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有机质、粘结剂、保水剂、肥料、草种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机械充分均匀搅拌后,利用客土喷播机提供的动力喷射到坡面上形成植物生长的土壤层,种子发芽、生长成坪后,对边坡的稳定性起到有效的保护,进而达到快速重建植被生态系统和生态护坡的目的。
周萌萌和记者说,昌江在解决完关闭矿山恢复治理工作后,要进一步强化生产矿山的管理,以及和生产矿山企业一同谋划采矿权到期后结合恢复治理的矿山产业转型,通过转型真正的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2020年以来,昌江县总投资约27119.54万元,完成矿山治理面积637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