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苗木产品 > 植被

到横断山“打卡”植物
发布时间: 2024-11-24 05:35:34 发布者: 植被

  《横断山有花植物图鉴》,牛洋、孙航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定价:298元

  植物作为人类最不可或缺的资源,和人们的衣食住都紧密关联。除此之外,以植物为主的绿水青山以及鲜艳漂亮的花朵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然而,人们对植物的喜爱程度和关注程度远不如动物,比如喜欢去动物园的孩子,远远多于喜欢去植物园的孩子。这其中除了动物呆萌的模样,以及动物能够和人类进行一定的感情交流以外,还和植物欣赏需要一定的门槛有关,植物种类较多,难以区别、不易认识。

  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见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世界上的植物有30多万种,大多数植物的分布是局域性,最优秀的植物学家也不可能认识地球上所有植物。因此,区域性的图鉴就成了认识植物最重要的工具书。

  我每初到一个国家,都会买上一本当地的植物图鉴,凭着这些图鉴,认识了不少异域的植物。我去过的多数国家都有这类方便非植物学家认识植物的图鉴。上个世纪,国内缺乏这类专门为植物学爱好者以及大众认识植物而编写的图鉴。这可能也是我国植物学爱好者数量偏少的原因之一。

  编辑这样一本图鉴是我的梦想,我也为实现这个梦想做过一些努力,1998年我和管开云、孙航、费勇、孙卫邦等人就编著了《云南高山花卉》一书。我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后,也动员和鼓励标本馆的同事编撰一本《西双版纳常见植物图鉴》。遗憾的是,十年过去了,这本书还没有出版。

  进入本世纪以后,随着我们国家植物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爱植物的人慢慢地多。针对市场的需求,这类图鉴逐步多了起来,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不少国内的图鉴,或者收集的种类较少,或者图片质量不高,或者使用不方便,有些图鉴甚至连物种的鉴定都不准确,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位于我国西南的横断山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植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千姿百态、艳丽夺目,是植物王国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可一直以来缺少一部针对这一地区的种类收集全面、图片漂亮、能够和世界最好的图鉴比肩的地区植物图鉴。

  前不久在柴达木的荒原中,得知牛洋和孙航编著出版了《横断山有花植物图鉴》(以下简称《图鉴》),回来后向孙航讨要了大作,拿到书后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首先,种类收集全面丰富。横断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编撰的《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上下)》,横断山有维管植物8559种,隶属1467属、219科。

  《图鉴》包含了1857种,隶属120科,涵盖了横断山近1/4的种类和大多数的代表类群。在近年出版的图鉴中,是种类收集最多的。要知道收集将近2000种植物的照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一次次地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走遍横断山的各个角落,才会有此收获。这些种类、这些图片是作者长期坚守的心血。

  其次,物种鉴定准确。物种鉴定准确对于一部图鉴而言似乎是最低的要求。但是,现在不少图鉴都有物种鉴定不准确的问题。

  这部图鉴的作者孙航是国内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区系地理方面的专家,有深厚的分类学造诣,又长期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开展野外工作,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领衔编著了这部专著,使分类鉴定有了可靠的保障。

  主编牛洋和参与编撰的主要作者,如周卓等人大多数是孙航的学生,是工作在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和演变研究一线的青年分类学家,他们长期的学术积累和研究水平,也是这部专著学术质量的保障。

  本书的图版非常精美,因为牛洋不仅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植物学家,还是一位有着较高美术品位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Plant Diversity期刊每期的封面设计都出自于他的手。

  这部图鉴的照片既突出了物种的主要鉴定特征,又清晰、优美,不少照片堪称艺术精品。照片突出了物种主要鉴定特征、遵循小生境的原则,做到了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大开本的图文书的确很养眼,但图鉴是要放在包里、拿在手上、经常翻阅的工具书,本书32开本,好用而且方便携带。

  在编排上,作者也下了一番功夫。图文放在同一个打开的页面上,图号与同一页面的物种序号对应,方便对比观察图片和文字。

  这部图鉴文字简练而信息丰富。书中的描述仅保留重要关键形状,字数有限,但是包含了花期、海拔和分布范围等重要信息。为一些大的类群提供了初级检索的信息,帮助读者快速识别所遇到的植物。

  经过80多年、几代植物学人的努力,长篇巨著《中国植物志》在2004年全部出版。许多地方志也相继出版。在这种背景下,是否还需要图鉴这类的书籍?回答是肯定的。

  《中国植物志》是一个国家植物种类最权威的记录,是一个国家植物的户口本。作为一个正规的户口本,对其言语、格式和编排都有专门的规定。其中虽有插图,但是数量有限。对于缺乏基本的植物学概念和不熟悉植物学形态解剖的专业术语的普通大众,仅凭植物志,很难查到所遇到的植物。

  图鉴则让普通读者通过“看图识字”就可以认识植物。对于专业学植物工作者,图鉴也提供了一个快速认识自己不熟悉类群的渠道。

  植物世界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稍不留神就会迷失其中。图鉴就是探索植物迷宫的指路牌。有这样一部《图鉴》在手,认识横断山植物不用愁。

  图书的编撰是一个遗憾的工程,出版之前无论考虑多全面、校对多仔细,出版后都会留下一些遗憾。

  对于《图鉴》,我有几点建议。《图鉴》若能够增加一个常见的中文名,对普通的读者更方便。虽然说拉丁学名是植物的法定名称,但是大家还是更习惯用中文名来交流和识别植物。比如说川滇高山栎就比巴郎栎这一个名字更流行一些。

  限于篇幅,书中大多数物种仅有一张图片,对那些观赏性极高的植物,或者那种一幅图不能看出区别特征的植物,多一些图片会更好一些。

  我幻想着有那么一天,无数的植物学爱好者,拿着这部《图鉴》去横断山“打卡”植物。我站在寒风凛冽的山口,一个小仙女过来问我:老爷爷,你了解什么地方能看到垫紫草吗?

上一篇:再取发展!硕士生以榜首作者身份在世界闻名期刊上发表文章 下一篇:成都市荣获2024年国际绿色城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