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简称普教院附校)2003年由普陀区教育学院承办,以“诚信 勤勉 责任”六字为校训,弘扬“厚德博学 爱生善教 务实协作”的教风,“尚礼明德 勤学笃行 思进乐群”的学风,历经二十载传承,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成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年来,普教院附校紧紧依靠普陀区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强大的专家团队,以“一课双备三研”校本研训为载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曾荣获上海市书香校园、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
如何真正的完成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普教院附校聚焦课程这一育人的载体, 逐步的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我们围绕‘适合教育’,聚焦课堂教学,主动对接、未雨绸缪,加快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学业品质衡量准则等问题,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学生的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为未来而教,为自主而学’。”
据“双减”政策最新要求,学校将课后服务和作业管理纳入学校整体课程结构,与课内学习形成合力。同时,开发单元教学模式,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普教院附校开发“慧课程”,分为“慧·正”“慧·智”“慧·美”三个课程群,构建涵盖九个学科领域、五类校园活动。其中正课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人文社会、劳动教育,智课程培养学生实践体验、思维创新、自然科学,美课程培养学生艺术审美、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选择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落实校本特色课程设计的特色。
“我们从现有课程资源中选取比较合适学生的进行局部调整和修改,同时也自行开发部分校本课程。”据介绍,慧课程包含必修课程、选必课程、选修课程,除了必修内容,选必课程利用学校特色教育资源,注重用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涵养家国情怀,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选修课程则是以多种形式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可自主选择。
目前,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重构,已在语言文字、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身等领域,形成了4-6门重点课程,提高了课程的系统性、结构性、开放性和选择性。
学校在相关评价中发现,来自学生的反馈体现了课程在不同维度的积极成效——“知识面大大拓展,开阔了视野。”“学习积极性提升,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
普教院附校负责的人介绍,“我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育学生的目标,通过课程群与活动的融合,在德育微课、体教结合、自我管理、家校共育等方面形成了亮点,为学生构建了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聚焦德育微课程群建设,多年来,学校积极设计德育课程,拓展校内外育人空间,聚焦劳动教育,夯实劳动实践能力。
学校“牵手”社会单位,与普陀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宜昌消防救援站、中国银行志丹支行、轨交7号线大华三路站区、普环一分公司劳模班组等社会组织形成合作共建,围绕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创造性劳动和职业使命感等领域,开设了学做劳动小能手、义务讲解员、理财小达人、律政小先锋等微课程,助力同学们进行职业探索尝试。比如,学校开设的“小小点心师”劳动课程,就让学生们在烘焙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各色点心,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一份“甜蜜”。
谈到特色活动课程,就必须提“尚礼艺术节”“明德文化节”“勤学学科节”“笃行科技节”“思进体育节”“乐群心理节”等6大节校园特色活动,每年学生们徜徉在有趣的活动中,既丰富了知识,也不断明理明德、勤学思进、创新笃行,逐步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德”的涵养,“智”的启迪,“体”的强健,“美”的感染,“劳”的培育。
为了促进学生体质与素养并行发展,普教院附校形成了体教融合课程,“射箭”“篮球”都是重点体育项目。在射箭领域,学校成立了射箭队,并与体育局共建“体教结合”培养机制,成为全国射箭重点学校,校射箭队获得多项殊荣。在篮球方面,学校成立年级、校级篮球俱乐部,学生篮球队荣获多次冠军,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如今,学生们不仅是活动的参与主体、设计者,也同样是活动的实践者和评价者。无论是班级“十分钟队会”“主题班队会”“每周大盘点”还是升旗仪式等活动,都营造了班班行动、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红领巾示范岗、班级人人有一岗、雏鹰假日小队、社区服务小分队等小岗位和自治组织,学生们有了自主管理的平台,学校还通过评选“诚信好少年”“勤勉好少年”和“责任好少年”,给与正向的鼓励。
除了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学校也注重构建家校社合力育人的格局,每年,学校都邀请家长参与六大节活动,将家长请进校园、听课、指导、陪餐,为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为校园发展、学生成长添砖加瓦。
今后,普教院附校将继续秉承“尊重差异 激发潜能 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持续学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附校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