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产业是21世纪国际朝阳产业,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动画设计师用人缺口巨大、待遇丰厚,工作前途和发展机会非常广阔。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媒体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动画人才主要聚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强调:“应致力于促进国产动画的创作生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的提升国产动画节目播放比例,全天播出的总时长不能低于总播出时长50%,其中国产动画节目比例不能低于60%。”
动漫产业包含动画,漫画,影视特效,电视栏目包装等众多领域,中国至少有5亿的动漫消费者带动着每年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动漫设计作为新兴的创意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地位相比来说较高,薪资水平较高,月薪5000以上的从业人员比比皆是。然而,就在这种高薪待遇的“诱惑”下,中国的动漫企业依然招不到人才。中国动漫产业每年缺口至少在三十万人以上。比起别的行业一个岗位众人争夺的场面,动漫人才多了不少从容。
前不久,由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漫专业被亮“红牌”。这也是该专业连续多次被敲响警钟。所谓“红牌”专业,是指失业率比较大,就业率比较低,同时月收入不高并且就业满意度偏差的专业。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动漫专业技术人员的稀缺,却又是国内动漫公司发展的一大瓶颈。一边是动漫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一边是动漫企业正在遭遇的人才困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
今年九月,第九届全国大会将在本市举行。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动画系毕业生小林跟随系主任魏群一直忙碌于大运会的视频创作与制作工作。小林所在的班级共有50名学生,但是今年毕业后,从事动漫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作为这“三分之一”中的一员,小林感觉自己很幸运。
庆幸之余,小林依旧是觉得心里有些发虚,“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发现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课堂上学的与实际相差太远。当初天真地认为学了动画专业就能赚大钱,但真正从底层干起来才发现,这份工作既单调又辛苦,要想拿到高薪还得靠‘金点子’真本事。”
与小林有着相似经历的王新思步子迈得则更大些,刚刚毕业不久,他就和自己的团队踏上了北漂创业之路。
王新思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动画系,5月初曾与参展方一同参加了第二届滨海动漫节,然而没过几个月他和小组成员便加入了北漂行列。
“来北京一个月了,我还是打算继续在动漫这个行业发展,目前我们工作室准备参与拍摄一部低成本室内情景剧短片,我们想先以这个为基础,慢慢做一些更成熟的产品,以后考虑自己成立一家公司。”
王新思在学期间,就曾组建过一个工作室,而且很快得到本市一家投资方的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双方终究是分道扬镳。
现在王新思的工作室共有5个人,“刚到北京的时候大家也想过要放弃,因为住的地方很难找,我们又不打算找家里要钱,最后只得借钱租房。”
对于新入行的他们来说,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不可预知的未来还不是最烦心的,“现在的压力主要是如何生存下去,以住房为例,现在住在北京房山区,五环以外,5个人每月连房费加上物业费、暖气费等,平均一个月2800元左右,与之前滨海新区生活成本比较感觉负担小了些,但还是捉襟见肘。”
做动画要付出很多辛苦,对于这一点王新思深有体会,“这个行业目前工作虽然比较好找,但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因为工资低,也就2000元左右,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上手慢和与实际的需求不接轨,经过一段时间社会磨炼的王新思认为:“在公司里进行的半年左右的入职培训都比学校里学的更实用。”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从创作到发行每个环节都存在“不专业”的问题,这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而正因这种“不专业”“不规范”长期存在,结果让企业很“受伤”,许多动漫人才频频跳槽转行。“对企业来说人才、政策、资金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处阻滞都会成为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一位资深动漫人说。
去年我国动画市场可谓欣欣向荣,据统计共生产了26万分钟的原创动画,但在这海量的制作数字背后能够真正让人记住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好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尚游认为:“不少人才的从业热情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机械画图中消耗殆尽。”而动画企业对“量”的盲目追求,也使一些企业走进以减少相关成本来获取利润及政策补贴的怪圈。同时,不少优秀动漫创意因为条条框框无法与市场顺利对接,也让部分人才流向了游戏设计等周边行业。“动画行业普遍收入并未达到坊间传言的‘高水准’,同等级别的动画人才转做游戏收入往往能增加一倍。”
“希望动漫的审批流程能更加规范快捷,对动漫作品的题材限制也可通过分级等方式放宽,因为动漫不仅是做给孩子看的。” 尚游说这也是许多动画人的心声。
当前,不少动漫企业都在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利益的夹缝中寻求平衡。不过可喜的是,已经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提升原创内容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开始了摆脱以量取胜的老模式。在采访中许多原创性动画企业,都在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使原创作品更有效地与市场沟通。
虽然动画企业当前面临着种种发展难题,但许多从业者依然保持着豁达的心态,“动漫强国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时间、人才、创意、作品等一系列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一时,这需要的也许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尚游说道。
动漫界长期存在浮躁风气,这是许多业内人士认同的一个观点。这股风气吹进高校,就表现为教育非但没有给中国动画注入新鲜血液,反而制约了动画产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给出的第二个观点是,动漫产业的秩序性要经历市场选择过程,然而起止何时却没人讲得清楚,如此看来,动画专业被连续亮“红牌”绝非偶然。然而今后会不会又被亮牌这才是人们所关心的话题,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该如何。
作为人才摇篮的高校能不能把脚步放慢些。拥有热门专业固然会带来好生源,然而相应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软硬环境都已准备好了吗?面对“红牌”“高危”专业,如果能多做些调研,适时修正目标,满足社会对教育人才的新需要,让教育市场与人才市场相互对接,而不错位,这样也不枉费莘莘学子多年寒窗之辛苦。
作为用人企业能不能多些理解与包容。有有经验的人指出,当今中国动漫企业缺少三类人才,一是高端创意人才,二是管理人才,三是经营人才,而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许多人很难在短期内满足企业的需求,他们与其他同龄人一样,要经历成长的烦恼与蜕变,这时候,作为企业不妨多些理解,多些宽容,多些给予,创造一个机会,搭建一方平台,给予年轻人发展的舞台,相信当时间褪去稚嫩的外衣,那些热爱动画的青年终将成为企业亟待的栋梁之才。
作为年轻的动漫人能不能更务实些。在采访中我们正真看到,有些人面对困难选择了退却,有些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离开意味着失败,坚持则需要勇气,因为动漫这条道路上本身就充满了坎坷与波折。无论当初的选择是爱好使然,是无奈之举,还是随波逐流,每一人都应扪心自问,有没做好吃苦的准备,有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有没有忍受寂寞的耐心,理性的回答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未来者的忠告,切莫到头空悲切。
近日,在一场约有近百家企业参加的招聘会上,记者看到前来招聘动漫人才的企业有七八家。在一家大型动漫企业的招聘展台前应聘者不乏其人,人力资源部主管朱先生认真地筛选着前来求职的动漫专业准毕业生的简历。有的毕业生还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并为朱先生进行了现场演示。
“我们今年的招聘工作启动比较早,说实话公司人才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现在要想招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实在是太难了。”朱先生说。而另一家动漫企业负责人则直言到:“不是我们太挑剔,优秀人才真的是可遇不可求。这次招聘我们没设置学历要求,只要你在这方面有真本事,学历不重要。”
对于企业表现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动画系主任魏群坦言:“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多数动画人才的专业技能确实达不到企业要求,学生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从近些年,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仅有两家。但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447所高等院校,以及包括中职、高职在内的1230多所院校开设了相关的动画专业,在校生46万人次,每年培养毕业生10万人。
“学生的数量优势不能转化为质的优势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兔侠传奇》制片人鲁旭分析道,“现在,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市场风向标的作用下,动画专业一方面受到许多考生家长热捧,另一方面则是校方为了争夺生源一窝蜂似的开设此类专业,跟风报考与盲目扩招的结果是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企业却难以‘消化’,难免造成毕业即失业的现状。”
“高校专业教师匮乏,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跟不上直接引发学生专业能力低下,缺乏就业竞争力。”一位从事多年动画制作的业内人士对高校教学如此评价。
在记者走访了本市几所高校后,的确感受到校方薄弱的师资力量以及他们的切肤之痛。其中一所高校动漫专业负责的人介绍说,该校动漫专业目前约有在校生200人,专业教师不足10人。这些教师虽然个个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但其中大部分人一毕业就直接来到学校任教,实践经验全部来自上学时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项目制作,实际的企业经验几乎为“零”。“我们老师的美术功底、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相关企业经验,缺乏实践能力。”
然而有经验的动漫“高手”却由于机制以及待遇等问题无法引进,高校动画教学同样面临人才荒。“现在能够进入学校任教的老师必须是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很多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都因为学历不够而无法成为正式老师。”天津工业大学动画专业系主任李铁说,在这种情况下,系里只好聘请了几位动漫领域的专业人才来校兼职任教。教师待遇同样也是校方一大难题,“我们系里老师的待遇很普通,即使是教授级别工资也只有几千元。而有的毕业生年薪已达到了几十万元,要想让他们回校任教恐怕不太可能。”
其实对于高校教学问题,业内早有呼吁,生态城动漫园公共技术平台首席技术官王一夫说,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成立专门的动漫专业方面技术指导委员会,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认定考核;同时也建立一套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体系和岗位技能认定体系,推出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技能标准,改变以往所持技能证书与能力不挂钩的尴尬。
就目前而言,动画专业教师的选拔任用,各校仍是按照自己用人需求而定。教学水平的高低只可以通过毕业生就业率来判定,而其中有多少人从事动漫行业外人无从得知。
由于动画涉及漫画手绘、形象设计、影视制作和游戏等多个领域,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都采取了“面面俱到”的方式,这也使得学生出现了“很多都懂一点,却一个都不专”的现象。
“大学时要学的课程实在是太多了,要完成那些必修的国家课程,要为选修课累积学分,还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真正留给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不多,而参与实践的机会就更少了。”去年刚刚毕业于本市某高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小田告诉记者。
在校学生疲于应付各类课程的同时,企业方则更希望“偏才”“专才”的出现。以一部动画制作的步骤为例,它就会涉及前期构思、人物设计、角色表现、渲染合成等诸多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修养,而这几年,很多高校始终致力于培养全方位动漫人才,殊不知“大而全”的模式下很难造就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动画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行业,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专业教学也应以实践为主。但在用人过程中经常发现,不少动画专业毕业生更了解动画史、动漫理论,他们更擅长在动漫制作流水线上完成固定的‘画画’任务。”好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尚游说,“现在很多毕业生好比是一个学徒,学会了用锤子钉钉子,当别人再给他一颗螺丝时,他还是一样钉下去。”
王一夫认为,高校完全可根据教师主攻方向、当地企业需求、生源素质来细分专业,主打培养某一类动漫人才,从而完成对专业评估整改。比如,当前业内对三维角色动画师这类对动漫角色进行表现的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相当于影视作品中演员一职),可真正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培养此类人才的高校却少之又少。
今年刚刚毕业的动画专业学生小培参加工作仅仅一个月便选择了辞职回家。“不仅每天对着电脑,而且还经常加班。虽然已经学了四年,但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知道,女孩子做这行太苦了。”小培说。
目前,高校中的动画专业几乎都属于“艺考”类范畴,学生在高考时,虽然需要经过专业测试,但是在录取时,“艺考”类考生的分数还是要低于普通类考生分数。所以,不少老师认为,部分学生当初在选择该专业时,不排除是为了走“艺考”这条“捷径”,所以没办法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这也会造成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本专业现象的发生。
“一名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都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通常要3年至4年的时间才可以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在这期间,学生要承受着工作单调、劳累以及薪金较低等多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坚持不下去选择了转行。”天津科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副主任韩明勇说。
“公司只有三成是动漫专业毕业,七成员工都不是科班出身。”尚游说,“这几年,公司年年都参加市里的大型招聘会或去高校招聘,也常有动漫专业学生来实习,可最后能留下的员工几乎都是从其他动漫公司过来有工作经验的。在这个行业里学历不是重点,能力才是关键。”“当然,每年动漫专业毕业生中也会有优秀人才,他们大多来自北京传媒大学等一些老牌动漫专业,这也是目前动漫人才的来源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