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苗木产品 > 灌木

文昌对18家饭店联合检查 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出售食用野生动植物
发布时间: 2024-10-26 22:29:58 发布者: 灌木

  南海网10月18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文/图)10月13日晚,文昌市3名村民在文城镇一家饭店食用擅自捕捉的癞蛤蟆后出现严重中毒。一直以来,文昌市全面禁止受保护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10月16日和17日,文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文昌市林业局、文昌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对文城镇部分饭店、酒家等餐饮公司进行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非法收购、出售、食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宣传禁止非法购进、制作和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法律和法规知识。

  此次行动出动4车次、18人次,执法人员对18家饭店进行联合检查,发现一家农家乐加工疑似鸟类四只、一家酒家加工疑似果子狸两盒,文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当场拍照取证并扣押,现场转交文昌市林业局进行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下一步再依法处置。

  在查处过程中,执法人员向经营者和群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和法规,引导群众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理念,充分认识食用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和健康风险,养成文明、健康、安全的消费习惯;强化消费责任意识,主动受保护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行为,坚决不购买、不消费、不食用。

  文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将坚决清除线上线下受保护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另悉,连日来,文昌市开展202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持续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商超、进网络等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推动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努力营造诚信经营、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文昌确实有3名村民食用癞蛤蟆后出现中毒症状,痛心的是一人已经死亡。他们3人可能是吃癞蛤蟆导致中毒,另两人还在医院抢救。”10月15日,文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点击看更多

  南海网10月16日消息(记者 蒙健)根据以往有公众误食毒蘑菇、河豚、铜铸蟹、蟾蜍等有毒动植物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情况,10月16日,海南省食安办发布有毒野生动植物和野生蘑菇中毒消费提示(2024年第21号),提醒公众不要自行捕捞、食用河豚、蟾蜍、铜铸蟹、织纹螺、毒蘑菇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禁止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蟾蜍、铜铸蟹、织纹螺等有毒有害动植物,尤其列举的以下这些有毒有害动植物切勿擅自食用。

  河豚,又称河鲀鱼、龟鱼、鸡抱、气泡鱼、气鼓鱼等,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一般体长在10~30cm左右,大的可达63cm以上。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

  河豚中毒的根本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到生命。潜伏期为0.5~3小时。河豚中毒极易导致中毒人员的神经麻痹,进而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现在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中毒死亡率比较高。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因食用河豚引起的食物中毒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国家早已明令禁止擅自经营河豚。

  蟾蜍是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海南省各地有分布。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其分泌出来的黏液含有剧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蟾蜍的毒性物质,不单存在于耳下腺和皮肤腺,其毒性物质还存在于肌肉、肝脏和卵巢。蟾蜍可作中药,但一定要通过加工。含蟾蜍成分的中药如果过量服用,也会导致中毒。

  为防止中毒,市民切勿随意食用蟾蜍,购买食用蛙类时要辨清青蛙与蟾蜍,慎防中毒。餐饮单位禁止加工制作蟾蜍。目前对蟾蜍中毒尚无特效疗法。若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肤染毒也要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送医院处理。

  铜铸蟹,又称铜铸熟若蟹。头胸甲壳呈横卵圆形,背部隆起分区明显,表面十分光滑。全身表面呈青绿至紫褐色,其间有白色,褐色与青橙色的不规则花纹,形成特殊的斑驳色彩,甲长约5公分,甲宽约10公分。可能含有麻痹性生物毒素,中毒病人表现为口唇、手脚发麻,步态不稳等症状。

  鲎亦称马蹄蟹,是一种古老的生物,主要有中国鲎、圆尾鲎等品种。我国沿海地区食用的是中国鲎,圆尾鲎与中国鲎外形相似,从外形上较难区分。圆尾鲎成体及幼体的卵、肌肉、黄色结缔组织均富积有河豚毒素,人食用后中毒表现为头晕、胸闷、口周麻木、四肢无力,甚至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为有效预防海鲎中毒,在圆尾鲎和中国鲎难以区别的情况下建议市民最好还是不要购买或食用鲎类;餐饮单位要严格把好进货渠道和采购验收两道关,禁止采购和加工有毒鲎类。一旦误食出现口周麻木、四肢无力等症状,应立即上医院治疗。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引起织纹螺中毒的根本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麻风树又名假花生树、青桐木、黄肿树、臭油桐、亮桐、水漆、桐油树等,属大戟科灌木,高3~4米。种子呈长圆形,种衣呈灰黑色。麻风树全株有毒,茎、叶、树皮均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内含大量毒蛋白,但以种子含量最高。食2~3粒即可中毒,7~8粒可致死。进食麻风树种子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发病,中毒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可出现畏寒、发热、腰痛、酱油色尿、黄疸、贫血等溶血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表现出皮肤干燥、口干、面部皮肤潮红、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快等。中毒轻者一般一天左右能够恢复。

  请勿自采自食麻风果,以免误食发生中毒;中毒后,应立即采取刺激口咽催吐或药物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学校及家长要教育学生勿采摘麻风果,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麻风果中毒事件发生。

  曼陀罗又称疯茄儿,其花称洋金花,是常用的中药之一。种类很多,各地称呼也不一致,为一年生的草本,我国各地都有生长,大多是野生。全株有毒,主要成分是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生物碱。各种之间所含毒性成分及量各不相同,根、茎、叶、花、果实含毒量也不等,以种子含毒量最高。误食种子,浆果或幼苗可引起中毒。患者有口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皮肤干燥、潮红、发热,心跳增快、呼吸加深、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烦操不安等症状。

  预防措施是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教育儿童识别并不吃曼陀罗的浆果,防止曼陀罗的种子混入可食豆类,防止曼陀罗的幼苗、叶子混入菠菜等蔬菜中,在食用菠菜等蔬菜时,要挑除菜叶的杂草杂叶。

  野山芋又称海芋,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分布于南方各省区,全株有毒,以块茎毒性最强烈。野山芋根茎含有生物碱和草酸钙,又称含毒皂甙;另一种毒性成分带有刺激性的辣味。

  野山芋的毒性最大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缺氧,还有消化道刺激症状。生食叶和根都会引起口腔、舌强烈刺激和烧灼感,有描述称犹如飞针拮喉,反应非常剧烈。其毒性有季节性变化,以旱季末最高。对该植物的敏感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故绝对不宜食用,严重者可因呼吸受阻致死。

  海南省野生蘑菇资源比较丰富,每年都发生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的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毒蘑菇中毒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事件主要由家庭误采、误食导致。关于毒蘑菇,一是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民间、网络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莫轻易相信网络和一些非专业机构宣传资料上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二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是勿采、勿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三是如果出现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进行催吐,并尽快就医。

  为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避免发生误食上述有毒有害动植物导致的中毒事件,海南省食安办告诫如下,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自行捕捞和食用上述有毒动植物。如果误食发生中毒症状后,应立刻到医疗机构就诊,不得延误;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上述有毒动植物。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上述有毒动植物的,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线热线,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上一篇:为粮食稳产提供有力保障(开卷知新)